太阳高度角对气温的影响_太阳高度角对气候的影响
1.气候受什么因素影响?
2.从自然条件看,我国地跨几个气候带
在其他变量控制的情况下,一般而言,纬度与温度成反比的关系,即纬度越高温度越低。其原理在于,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加而递减,导致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弱,导致温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。
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加而递减,不仅影响温度分布,还影响气压、风系、降水和蒸发,使地球气候呈现出按纬度分布的地带性。由于受气候影响,地球表面的土壤也呈现与气候带相一致的地带性分布。
古希腊人最早提出气候带的概念,并以南、北回归线和南、北极圈为界线,把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、南温带、北温带、南寒带、北寒带5个气候带(或称天文气候带)。
随着气候资料的积累,人类对气候带的认识和划分也逐渐完善。苏潘(A.Supan)于1879年提出以年平均温度20°C等温线和最暖月的10°C等温线为指标,把全球气候划分为5个气候带。
扩展资料
影响温度的其他因素
一、自然因素
1、海拔:海拔越高,气温越低,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00米,气温下降0.6摄氏度。如:我国夏季的青藏高原气候较为凉爽,就是受海拔的影响。
2、海陆:越靠近海洋的地区,气候海洋性越强,温度的变化差异越小;反之,越靠近内陆,温度变化幅度越大。
二、人为因素
1、城市下垫面(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)特性的影响
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、各种建筑墙面等,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。城市地表含水量少,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,导致空气升温。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,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,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,温度升高。
2、城市大气污染
城市中的机动车辆、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,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碳、粉尘等,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,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,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。
3、人工热源的影响
工厂、机动车、居民生活等,燃烧各种燃料、消耗大量能源,无数个火炉在燃烧,都在排放热量。
气候受什么因素影响?
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详细论述如下:
1、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,会受到空气分子和其他微粒的吸收和散射。这些粒子会吸收和散射一部分太阳辐射,使得到达地面的辐射量减少。这种吸收和散射的程度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而增加,因为太阳辐射的方向越接近垂直,它与大气中的粒子碰撞的机会就越多。
2、大气层的透明度:大气层的透明度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。当大气中的水蒸气、二氧化碳、臭氧等物质含量较高时,大气层的透明度会降低,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。这种影响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业区尤为明显。
3、尽管太阳高度角越大,太阳辐射越强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期待更高的太阳辐射。这是因为地球的倾斜角度和自转等因素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。例如,在北半球的夏季,尽管太阳高度角较大,但北半球的昼长夜短,导致太阳辐射的总能量并不一定比冬季高。
太阳对地球的作用
1、太阳能的提供:太阳是我们的主要能量来源。它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,并向地球发送大量的光和热能。这些能量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,包括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。没有太阳,地球上的温度将会极低,无法维持生命的存在。
2、地球气候的影响:太阳对地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。太阳的能量和辐射会导致大气层的温度升高,形成大气环流,如风和洋流。这些气候现象对于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3、生物多样性的维持:太阳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之一。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,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,如葡萄糖和氧气。这些有机物质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来源,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。没有太阳,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将受到极大的影响。
从自然条件看,我国地跨几个气候带
气候受纬度位置、海陆位置、地形位置三个因素影响。
1、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。
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,纬度不同的地方,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,有的地方直射,有的地方斜射,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。因此,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,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,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。
2、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。
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,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,海洋增温慢,陆地增温快;阳光减弱以后,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。
海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,一般说来,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,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,降水比较丰富,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,多形成海洋性气候。因此,在相同的纬度,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,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,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。
3、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。
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,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。在同一纬度地带,地势越高,气温越低,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,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。因此,在热带地区的高山,从山麓到山顶,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。
我国季风气候特点为:
冬冷夏热,冬干夏雨。这种雨、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,冬季作物已收割或停止生长,一般并不需要太多水分,夏季作物生长旺盛,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季节。
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与同纬度地带相比,在副热带范围内和美国东部、印度相似,但与同纬度的北非相比,那里是极端干燥的沙漠气候,年降雨量仅110毫米,而我国华南地区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,撒哈拉沙漠北部地区降水只有200毫米;
而我国长江流域年降雨量可达1200毫米,黄河流域年降雨量600多毫米,比同纬度的地中海多1/3,而且地中海地区雨水集中在秋冬。由此可见,我国东部地区的繁荣和发达与季风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性不无关系。
1、从自然条件看,我国地跨5个气候带,分别是:热带季风气候带、亚热带季风气候带、温带季风气候带、温带大陆性气候带、高山高原气候带。气候带,是指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征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域。在同一气候带内,气候的基本特征相似,与土壤风化和形成密切相关。太阳辐射是气候带形成的基本因素。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,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。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加而递减,不仅影响温度分布,还影响气压、风系、降水和蒸发,使地球气候呈现出按纬度分布的地带性。由于受气候影响,地球表面的土壤也呈现与气候带相一致的地带性分布。
2、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气候带的概念,并以南、北回归线和南、北极圈为界线,把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、南温带、北温带、南寒带、北寒带5个气候带(或称天文气候带)。随着气候资料的积累,人类对气候带的认识和划分也逐渐完善。苏潘(A.Supan)于1879年提出以年平均温度20?C等温线和最暖月的10?C等温线为指标,把全球气候划分为5个气候带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